第(2/3)页 这两人,一个在一方小镇上筹办了河运行和投递行。一方面增加了易水县衙的税收,一方面因河运和投递用工很多,很是解决了一些人的吃饭问题。 在曹大人眼里,顾天成这个年轻人有志向、有算计,而且还有魄力和冲劲。孙氏和连茂才都知道沐州码头已经在顾天成手中,又哪里瞒得过曹璋? 结合着前些日子,京城专门派人巡查坪州和沐州的投递行,曹璋心里就更有底了。 连皇帝都认可的买卖,只要诚运自己不作死,诚运投递这个民间信局,一定是做稳了。 至于另一人,也就是秦向儒,曹璋同样很看好。 不单单因为他是秦睿的儿子。 在诚运,这位秦公子是诚运的主要管理人员,船只维修基地的修建便是由这位主管。 更关键的是,他前段时间从通州回来,带回一个大规模的作坊。 从衙门报备内容来看,这个作坊要做的是墨水。 至于为什么是墨水,而不是墨条,曹大人并不关心,而且他也关心不起。 这个作坊有通州廖家有近半的份额,作坊不愿多说具体原因,曹璋自然不会多问, 所以,曹大人只等这个作坊尽快出货,县衙就能再有一笔税收。 而且作坊做的是墨水而不是墨条,也说明易水县境内,出现了一个大齐朝独一无二的生意。 曹璋能看出,秦向儒虽性格温吞,却是个做实务的多面手。不得不说,这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才干。 再加上,秦睿眼看就要成为学问大家,秦向儒作为秦家公子,曹璋认为,自己一个小小知县,有机会早些交好,那是自己的运气。 顾天成几个作为牧良镇的当地人,自然要做好地主之谊。 他们恭送曹璋和县城官吏、以及一众乡绅回城。看着这些人一个个上车的上车,上马上马,一个颇为壮观的队伍消失在视野,三人这才回转,去忙自己的事情。 诚运去年建的那座二层办公小楼,如今顶了大用。诚运的管理事务基本上都在这里,每日的分派、办理和汇总,都是在办公楼进行。 三人一路聊着天回转,刚进入办公区域,刘启元和小满便迎了上来。 “都走了吧?总算是忙完了。”这里都是自己人,刘启元说话比较随意。 顾天成回来这两天,都在应酬县里的人和事,基本没时间和自家兄弟唠嗑。 袁长河笑着应和:“是啊,总算忙完了。这两日好吃好喝的供着,却比我跑三趟船都累。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