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有了这位“母亲”的保护,他才能在深渊中越来越如鱼得水,甚至将其视为获取力量的宝库。 但对于其他普通的探索者来说,深渊永远是吞噬生命的恐怖暗之穴。 “等我晋升历史学者之后……” 罗恩在心中暗暗规划: “就可以开始尝试解析和追踪翠西的情况,即使到那时她可能已经被'遗忘之地'吞噬,至少要确认她的最终命运。” 这不仅是对昔日同伴的怀念,也是对自己内心那份坚持的证明。 下潜过程中,罗恩透过平台的透明护盾,能看到观测站复杂的内部结构在身边缓缓上升。 那些巨大的生物管道系统,不仅仅是建筑的一部分,更是整个深渊材料处理流程的核心。 深渊观测站的日常运作,远比外人想象的要复杂和繁忙。 除了那些引人注目的深渊探索和研究项目外,大部分工作人员的时间实际上都投入在相对枯燥的基础工作中。 每天都有大量的深渊基础材料,被各种方式运送到观测站: 探索队带回的样本、自动收集装置的收获、甚至是从深渊气流中过滤出的微粒…… 这些原始材料大多数都蕴含着混乱的深渊能量,无法直接使用。 需要通过复杂的提纯和优化流程,才能转化为有价值的研究资源或交易商品。 “深渊血藻的脱毒处理……魂石碎片的能量稳定……扭曲金属的形态矫正……” 罗恩回忆着自己观察到的那些流水线作业: “几乎每种深渊材料都需要专门的处理程序。” 在观测站的中部区域,有着一整套庞大的材料处理设施。 这些设施大多是生物机械的融合体,外观诡异但功能强大。 比如“血肉过滤器”。 一个由巨大器官改造而成的过滤装置,能够从混浊的深渊液体中分离出纯净的能量精华。 这种装置的心脏部分每天要跳动数万次,为整个过滤系统提供动力。 操作人员需要定期检查心脏的健康状况,必要时还要进行“手术”维护。 还有“神经网络分析仪”,一个由无数深渊生物的神经纤维编织而成的分析设备。 它能够识别各种深渊材料的内在特性,自动分类并推荐最适合的处理方案。 但这种设备极其敏感,操作时必须保持绝对的精神安静,任何情绪波动都可能导致分析结果的偏差。 “符文雕刻机”则是观测站最精密的设备之一。 它使用活体触手作为雕刻工具,能够在各种材料表面刻画出极其复杂的符文图案。 每一根触手都具有独立的感知能力,可以根据材料的特性实时调整雕刻深度和角度。 但这种设备的维护成本极高。 那些触手需要定期“喂食”特殊的营养液,而且寿命很短,大约三个月就要更换一次。 大部分研究员的日常工作,就是使用这些奇异的设备处理材料。 他们每天除了研究一些变异材料外,就是重复着这种枯燥却需要高度专业技能的操作。 每个人都必须对自己负责的设备了如指掌,理解它们的“脾气”和“喜好”。 因为这些生物机械融合体,往往具有某种类似于情绪的反应模式。 罗恩观察着这种运作模式,心中逐渐产生了一些想法: “如果能够将这些处理设备进一步自动化……” 他开始在脑海中构思着改进方案: “使用更高级的智能控制系统,减少对人工操作的依赖,提升处理效率和产品质量……” 但他也清楚,以自己目前的技术水平,这种设想还远远无法实现。 这种级别的自动化改造,需要涉及到人工智能、生物工程、符文学等多个前沿领域的深度融合。 即使是古代炼金士的水平,也未必能够轻松完成。 “等晋升古代炼金士后,或许可以考虑这个方向的研究。” 他将这个想法记录在意识图书馆中: “自动化的深渊材料处理系统,不仅能够大幅提升观测站的运作效率,还能降低工作人员面临的职业风险。” 毕竟,长期接触深渊材料,即使有防护措施,也会对身心健康造成潜在影响。 如果能够减少直接接触的需要,无疑会让整个系统更加安全和可持续。 平台下沉,经过第一层的血色浅滩和第二层的囊泡区域。 这些熟悉的景象让罗恩感到某种奇妙的归属感。 深渊对他来说,已经不再是纯粹的危险之地,而是另一个“家”。 第三层的黑沙荒土依然如记忆中那般阴森,骨沙在微风中发出细微的摩擦声。 但罗恩已经完全适应了这种环境,甚至能够清晰感受到来自更深处的牵引力。 那不是恶意的拖拽,而是温和的指引,如同母亲伸出的怀抱。 “这倒确实少见……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