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在那种扭曲环境的压力下,它逐渐发展出自我稳定的能力,能够在吸收外来能量的同时保持自身结构的完整。 但真正的突破来自于一次意外。 当我将这种改良版‘膜状噬质’与一种深渊本土的黏菌混合时,两者没有像预期那样互相排斥,反而融合成一种全新的生命形式。 这就是最初的‘自噬软泥怪’雏形……” 罗恩把总结软泥怪的特性和实验的这几页快速翻过,这是他已经了解到的内容。 随后,蓝斯的下一个构想瞬间抓住了他的眼球: “软泥怪项目成功后,我开始构思下一个目标——创造真正的‘活性血脉调和媒介’。 不同于软泥怪只能被动显示血脉质量,这种媒介将能够主动参与血脉调和过程,自动修正能量流动中的不平衡点,大大提高调制的成功率和上限。 理论上,如果这一媒介能够成功创造,它将彻底改变血脉调制的方式,使即使是缺乏经验的初学者也能完成相对复杂的调制工作。 更重要的是,它可能为那些被视为不可能的血脉融合提供新的可能性。 我称之为‘调和之钥’,目前已经完成了初步理论框架,但实际创造还面临许多技术障碍。 首要的是找到合适的基础生命体,它必须具备极高的适应性和自我重构能力。 ‘幻景之王’建议我考虑使用她国度中的某些特殊生物作为基础,这些生物天生就具有形态可变性和高适应力.” 又翻过几页后,笔记的语调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,变得更加警惕和沉重。 “永恒历 13782年,麻烦来了。 每当我沉浸在深度研究中,总能感觉到一道冰冷的目光透过维度壁垒,直刺我的灵魂。 我怀疑是‘祂’。” …… “恶咒已经生效,我能感觉到生命力正在一点点流失。 医疗巫师们束手无策,即使是最顶尖的治愈法术也只能减缓咒术的蔓延,无法彻底清除。 据‘幻景之王’所言,这是一种来自异界的古老诅咒,会逐渐侵蚀受害者的精神核心,直至灵魂彻底消散。 最悲哀的是,我清楚地知道自己所剩时日无多,却还有如此多的研究计划未能完成.” 接下来几页,记录了蓝斯如何在生命的最后阶段,仍孜孜不倦地进行研究,试图在有限时间内完成尽可能多的工作。 他详细记录了自噬软泥怪的进一步改良,以及一系列未完成的构想。 “永恒历 14001年。 时间所剩无几,我必须做出选择。 有太多未完成的构想,但精力有限,我决定将最重要的几项先记录下来: 一、‘灵魂共鸣’技术的初步框架 这项技术可能是血脉调制的终极突破,允许操作者直接影响受体的灵魂结构,而非仅限于物理层面的血脉改变。 二、‘意识存档’的理论基础 这是我与‘幻景之王’共同构思的一个大胆设想,我们试图创造一种能够永久保存意识的方法,可能是克服灵魂衰亡的关键一步。 三、‘调和之匙’的雏形完善 这是目前最有可能成功的项目,我已经完成了基本研究,突破点便是找到、或是创造出一个能够承载这类调和能力的基础生命体。” 罗恩难掩眼中的惊诧之色。 蓝斯的几项构想比他预想的还要激进和宏大,特别是“意识存档”技术。 居然想要一劳永逸地解决巫王、甚至是魔神们都可能束手无策的灵魂衰竭问题。 笔记的最后几页,是蓝斯在生命尽头写下的临终嘱托。 “永恒历 14005年。 生命之火即将熄灭,这将是我最后的记录。 我的研究已经走到了当前可能达到的极限,但仍有太多未完成的构想与梦想。 特此正式声明: 若有后世之人能够真正理解并继承我的研究理念,完成我未能完成的构想,可凭此笔记前往‘妖精乡’。 向我最尊敬的友人‘幻景之王’提出请求,获取我遗留的虚骸残构。 愿知识之光永不熄灭。 ——蓝斯赫维特于生命的最后一日” 这最后一页的字迹明显比前面颤抖和紊乱,显示出作者当时的身体状况已经极为糟糕。 但即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,蓝斯仍然保持着对知识与探索的无限热忱。 罗恩缓缓合上笔记,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。 蓝斯的研究经历和理念,以及他面对死亡时仍不放弃追求的精神,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。 “‘调和之钥’构想,倒是很多地方都可以参考一下,这也算是目前唯一可以稍微尝试一下的内容。 至于灵魂共鸣和意识存档……成为古代炼金士前完全不需要考虑。” 他的眼中闪烁着思考的光芒。 “另外,还有一些我现在就能做的项目,可以试试。” 蓝斯的实验笔记中,自然不是只有那些过于宏大的设想。 对于罗恩目前来说,实际上最重要的部分便是提供了最为正统的“自噬软泥怪”调制过程。 在蓝斯的笔记中,着重强调了一个资深调制师想要进阶为真正的调制大师,必须从培养独属于自己的“自噬软泥怪”开始。 罗恩的思绪飞速运转,将蓝斯笔记中的信息与自己已知的知识进行整合。 尤其是关于深渊各层的详细描述,以及时间流速差异的具体数据,这些都是极为宝贵的实用信息。 结合蓝斯对深渊环境如何影响生物变异的见解,他对自己之前的一些疑惑有了新的理解。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,他沉浸在各种构想和理论推导中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