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5章 伤寒鉴机-《都市传奇之神医祝十三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周一清晨,中医药大学最大的阶梯教室座无虚席。林玄素教授站在讲台前,神色庄重,身后黑板上写着遒劲有力的四个大字——《伤寒杂病论》。

    “《伤寒杂病论》,“林教授声如洪钟,“承《内》《难》之基,开临床医学之先河。其伟大之处,在于建立了'观其脉证,知犯何逆,随证治之'的严密诊疗体系,将深邃医理化为可执着的临证圭臬。“

    他环视全场,目光如炬:“学习此书,重在领悟其'辨证论治'的灵魂,而非死记硬背方药。每一个条文,都是一场精密的逻辑推演;每一个方证,都是一次严谨的临床验证。“

    祝十三端坐台下,心潮澎湃。在系统研习了《青囊经》的“道“、《灵枢经》的“术“、《难经》的“法“之后,他清楚地意识到,《伤寒论》正是将这些顶层设计落于实处、解决具体临床问题的“术用宝典“。

    林教授深入讲解“六经辨证“的实质:“太阳、阳明、少阳、太阴、少阴、厥阴,此六经非单纯经络,而是六个庞大的生理病理系统,是疾病发展过程中,人体正气与病邪在不同层面、不同阶段交战的'气象格局'呈现。“

    祝十三结合“经络气象论“理解:六经传变,本质是病邪之气在人体“大气象图“上侵袭、流转、转化的动态过程。这让他对疾病的认识更加立体。

    “有是证,用是方。“林教授以桂枝汤证为例,“'太阳中风,脉阳浮而阴弱,啬啬恶寒,淅淅恶风,翕翕发热,鼻鸣干呕者,桂枝汤主之。'这一系列症状精准勾勒出'营卫不和'的特定'气象格局',桂枝汤就是调和此格局的完美钥匙。“

    祝十三恍然大悟:张仲景的方剂,犹如一套预先调试好的、针对不同“气象紊乱模式“的能量校正模块。这种严谨的方证对应关系,让临床治疗有了可循的章法。

    课后实践环节,一位同学因外感后出现恶寒发热与口苦咽干并见,病情缠绵。祝十三准确辨为“太阳少阳合病“,本应选用柴胡桂枝汤。

    但他并未止步于此。运用“望气“之术,他确认患者体表确有“风寒灰气“郁闭,同时少阳经区域有“郁热火气“窜动。在让患者服用柴胡桂枝汤的同时,他施以“气象针法“,重点针刺大椎、风池开太阳之表,足临泣疏泄少阳之火,并暗中以一丝温和的真气辅助药力运行。

    一剂药后,配合针刺,患者症状迅速缓解,远超常规治疗速度。同学惊叹不已,连林教授目睹后也微微颔首,眼中露出赞许之色。

    周五夜晚,京都“星光KTV“最大的包厢内,彩灯旋转,音乐震耳。班级聚会气氛正酣,同学们或引吭高歌,或嬉笑玩闹,释放着一周学习的压力。

    祝十三坐在角落的皮质沙发上,看似在聆听歌声,实则暗中运转“望气“之术,观察着同学们的气场变化。在迷离的灯光下,他能清晰地“看见“一道道或明亮或柔和的生命气息在包厢内流转,构成一幅独特的“人气气象图“。

    突然,包厢门被粗暴地推开,五个醉醺醺的社会青年闯了进来。为首的是个染着黄毛的壮硕男子,脖子上挂着粗金链,满脸横肉因酒精而泛红。

    “哟,这么多漂亮妹妹啊!“黄毛目光 贱贱地扫过女生们,最后定格在正在唱歌的林晓月身上,“陪哥哥们喝几杯怎么样?“
    第(1/3)页